top of page

灰塵與因緣

更新日:2019年2月22日

前言
至今,我們都以為手、腳、身體是自己的。
假如是屬於自己的話,應該是經常能任由我隨心使用才對,而一旦生了病就連手腳都無法自由使用。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!
雖然說身體是屬於自己的,但實際上達自己也無法自主,而必須蒙受父母神的祐護才能自由使用。教祖教導我們這身體是父母神的借物。
「人體乃是神借貸之物,唯有心靈是自己所有之物。」(神訓)
如神訓裡所論示:我們能真正地自由使用的唯有心靈而已。父母神因此分別貸給我們身體並允許隨心使用。
雖然人們依照心靈使用身體,希望能常保健康,但有時會生病,又有時想動一動,卻連手腳都動彈不得。這是世上常有的事。
由這樣的事來思考便可了悟:雖說唯有心靈屬於自己,但實際上能否隨心所欲,則完全在於父母神意。
因此只有遵照父母神意去使用心靈,才能真正地了解「唯有心靈是自己所有之物」的教導和被允許能自由使用身體的事實。
因不好好地了解這個教導而想違背父母神意,任意地使用身體,所以全能祐護就會被蒙上陰霾,人生的許多悲劇、種種的不幸也就發生。
「……自由自在之神能。莫以為自由自在之神能在他處,乃是在各人心靈之中。」(神訓)
身體能讓我自由地使用與否,完全以我們的存心如何而決定。若好好地了悟這一點去使用心靈,才能與父母神允許我們的「唯有心靈是自己所有之物」的本旨相符合。
人類並非靠自己的智慧或力量而生存。而是由父母神所造、由父母神賜予祐護而生存。若能了悟這一點,我自身的生活態度必會改變。
由於對世界、對人生的看法截然不同,因而本教和世間一般的生活態度自然不同。本教的信仰必須徹底地捨棄人間狹隘的小聰明,完全遵從父母神意,並要努力去由實踐。
我們因有著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生活的意識,所以,當不能順心如意時,不是擔心、就是焦躁、或苦悶。其實健康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幸福也絕不是靠自己的本領,只要老實地遵從教導,一切事父母神自有妥善的安排。若能明確地把握此事實,那麼我們就不需要擔心,又即使罹患疾病亦用不著憂愁。說得極端
一點,即使生了病,也不必要去醫治,只要遵從父母神意便行。
信仰本教者的生活態度並不是依賴自己的力量,而是要合乎父母神意,只要我們順從神意的話,就沒有不安、焦躁,父母神也必定賜以祐護,給予極大的安全感。
以為自己的力量強、自己的本領大、自己的智慧高的生活態度和一切全依賴父母神,感念父母神使我生存的謙虛的生活態度,就是世間一般的生活與本教的生活最大的差異。
灰塵
何謂灰塵?
人頰自以為對借物之理十分了解,但是往往很容易有世俗的想法及不合乎神意的存心。
為了讓我們容易了解,教祖把這種存心比做泥水、塵埃來教導我們要經常淨化心地。
御筆先裡有:
「今後以水來比做 澄濁事理汝可悉」三7
「從速準備使水淨 可用囊沙去澄清」三10
「可知此囊何處有 囊沙即是心與口」三11
如此將人類的心比做水,不能夠體會父母神意的人是因為其心濁如泥水,但由於領悟而接受教誨並捨棄自我中心的想法,那麼,泥水般的心也曾澄澈如清水似地潔淨。
又神樂歌裡有:
「水與神明同一理 內心污濁須清洗」五段三
父母神為了要洗滌各個人污濁的心,用了種種的比喻來教導我們。
更進一步地,以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塵埃為例,教導人們的存心如何。
塵埃,正如大家所見,是微細得一吹便可飛散的東西。雖然一經打掃,它就會被除去,但往往打掃之後,桌面、衣櫥等又會立刻落上塵埃。
即使經常撢除或擦拭,還是很容易再積,因此,只有每天勤於打掃,房間才能保持乾淨,若懈怠於打掃而擱著不管的話,不知不覺中必會積厚,終於造成污跡,那時再要去打掃、擦拭,也不容易去掉,這是我們常有的經驗。
人的存心與這塵埃完全相同。雖然唯有心靈屬於自己而被允許自由使用,但是常有不順乎父母神意的存心,其不良的存心就會像塵埃一樣,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下來。
有了不合乎神意的任性、放縱的存心,最後會招惹煩惱、自食苦果或疾病纏身,這就是天理。
了悟了這一點後,應該以父母神的教導做為內心的準備,儘早改善存心,那麼,內心就合清爽,身體也會健康。
父母神教導:「神是掃帚」。由於人們不考慮這溫暖的父母慈心,只為自己好而不管他人如何,有了這種自私的想法,疏忽了內心的打掃,因此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塵埃,終於為事所煩惱,或為病所困擾,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。這不僅是自己受苦,自己煩惱,勢將造成一家人的煩惱,甚至成為社會上混亂不安的因素。
所謂灰塵,簡單地說就是有不順乎神意的存心。但實際上人心善變,又很容易混雜種種的念頭,所以很難分辨出何者順乎神意?何者違乎神意?
一八八三年(明治十六年),當時二十多歲的高井直吉奉教祖之命,到宅院南面三里(合十二公里)遠的地方去進行拯救工作。當他對病人曉諭有關患病之事,不料對方竟氣勢凶惡地爭辯說:「我記得自己從來不曾做過什麼壞事啊!」高井回答說:「關於這件事,我還沒有聽教祖教導過,現在我馬上回去請示教祖。」說完急急忙忙趕了三里路回來,向教祖請示。於是教祖回答說:
「不論任何新蓋的房子,為了防止灰塵進去,而把所有的縫隙都完全糊上,十天、二十天不打掃的話,榻榻米上也會照樣積上一灰塵,而且還厚得幾乎都可以寫字。再說鏡子上的污點,如果是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塵埃,我們會立刻擦掉;但如果是那種眼睛看不清,極細的灰塵,往往就會疏忽。鏡子上一旦被細的塵埃蒙上,就會有污點出現。你把這話告訴他。」
高井在道過謝後,馬上又走了三里的路趕回去,對病人說:「剛才我所聽到的教導是這樣……」於是將教祖的話傅達給他。對方聽完之後,連忙道歉說:「我懂了,剛才失言之處,請原諒!」從此開始信仰,而且承受祐護恢復了健康。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一三0)
教祖舉出吝惜、貪心、憎惡、偏愛、怨恨、氣憤、私欲、驕傲等八種灰塵來告誡我們要經常地反省。
吝惜
所謂吝惜的灰塵,就是不肯勞心,不肯勞力,一切不合乎天理,吝於付出的存心。該繳納的東西捨不得繳。該歸還的東西捨不得還。捨不得把東西借給人。捨不得施捨給困苦的人。捨不得為他人花費時間不喜歡幫助人,不肯為人服務。厭煩的事、骯髒的事讓別人去做,自己盡量求舒適。若有了這些吝惜的存心,就不會想去救助他人,該還的物品也會一天一天地拖延下去。即使歸還物品,其謝理必也狽微薄,該繳納的金錢也常拖欠,這將會成為缺乏人情義理的人。
有人來借東西時,雖有也推說沒有,空著沒使用的東西也籍口正在使用,甚至編造謊言騙人。有了這種情形,不僅會遭受批評,被罵為吝惜鬼,甚至會影響他人也積存灰塵。
還有一種情形,雖然付出應該付的,給應該給的,但腦子裡卻想著是為了情面,沒有法子,即使將東西給了人,內心也會想著少給些就好。
有了這些存心的話,雖然表面上付出了,但等於內心裡想再索回來,這好像是把已經播下的種子又立刻挖出來一樣,一點兒也沒有用。
由於吝惜的累積,將會造成內心的懊惱而引發疾病,這是常有的事。
再說吝於勞力也是同樣的道理。無論做甚麼事,若內心不知滿足,總是覺得辛苦、厭煩而勉勉強強地去做的話,這將會徒勞無益。
又在人面前裝作動勞,沒有人時便偷懶;只要稍微費點力就可使他人高興,或費點力就不浪費物品的事,竟認為必有人去做,所以擱置不管;平常稍一加手就可以收拾好的事,往往因懶散而置之不理。
因為父母神要使人勞動身心,過康欒生活,所以創造了人類。若是不肯花費心思、也不肯勞動身體的話,一生就會被認為是不易相託的人,相對地父母神給予的祐護也會減少。
一八七四年(明治七年),有一天,西尾奈良菊返回宅院來,和其他的人們一齊聚集在教祖身旁,不久,大家向教祖告辭,打算回去時,教祖把自己的孩子小寒叫來說:「小寒哪,有什麼需要做的事情沒有?這些人如果有事情做,就不會想回去,有什麼事要做?」
小寒回答說:「有很多事要做,只是不好意思麻煩人家,所以沒拿出來。」教祖聽了後說:
「那麼,拿出來吧。」於是,小寒拿出紡線的工作。大家認真地紡線,紡錘捲個不停,不久,奈良菊做成一份。教祖走過來,輕輕地拍了一下奈良菊的肩,又把紡好的線接過來,高興地再三捧著,說:
「奈良菊(註當時十八歲),像你這樣年齡,正是物欲最多的時候,但是年輕的你,卻能認真地工作。這宅院裡,只要有心做事的話,有很多事等著你做;一旦做著事情,想離也離不開。你現在要盡量地工作,將來即使想受苦,也不會受苦。現在好好地做吧!」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三七)
貪心
所謂貪心的灰塵,就是既不肯盡心,又不肯操勞,只想貪圖金錢;忘掉自己的身份,只想錦衣玉食,好女色,貪戀男人;衣著雖不短缺,可是還要挑剔貪多的存心。
貪求非份之物。貪求他人之物。違反正道,貪戀異性。
希望那樣,又希望這樣,只是一味地要求於人而不考慮自己的德份、能力,忘了樂從,這種貪得無厭的存心就是貪心的灰塵。
人類要安於各自的立場,並要順應此立場而生活才是。
往往見到他人有精美之物便想要,或他人吃好的東西也想吃,任何人都是如此。因此當我們起了貪求之心時,應衡量自己的身份、能力、及財力,千萬不要羨慕他人。若能克制己心而樂從,將貪心的念頭徹底地捨棄的話,就不會留存灰塵。
但若無法除掉這貪心的想法的話,往往會有不良行為發生。又對於和自己立場不相的物品或不該得的東西,毫無限制地求取的話,也會害人虧損或掀起家庭風波。
如此習以為常,對損害他人的事不當一回事;對家人的苦勸、悲嘆也無動於衷,這樣就很可能會變成騙子、竊盜、詐欺之徒。
雖然這種欲念浸有表現在行為上,但因在內心裡產生了不平不滿,共累積的結果往往就會使身體的健康受到威脅。
人的貪求之心,即使一時得到了滿足,但好像是賭將美麗的花摘來插一樣,必竟是無根草,也會慢慢地褪色、花謝,自然而然地枯萎掉。
對這有如無根草的貪求心應該要戒除,且任何事都不可忘記要有樂從之心。
在地方,有一家賣海帶的店舖,店主的女兒,素有盜癖,雙親因此向教祖請示。教祖說:
「那是前生的因緣,並不是出自的本意,乃是雙親在前生的所做所為呀!」雙親因此由衷地懺悔,果然獲得了顯明的祐護。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一七二)
憎惡
所謂憎惡的灰塵,就是對關心我而勸諫我的人,反而認為他不懷好意而厭惡他,又如厭惡養子、厭惡而媳婦、背地裡說別人的壞話、譏笑人這樣厭惡他人的存心。
認為對方不合己意或是從心眼裡討厭對方而憎惡無辜的人。
認為對方粗疏或有過失而厭惡他。
認為對方對我不禮貌或對不起我而厭惡他。
背後說他人的壤話且譏笑他
一概因自己有任性、苛薄的心而憎惡別人,這都是憎惡的灰塵。
婆婆厭惡而媳婦,繼母欺凌前妻的子女,這就叫苛薄吧!
由此苛薄、恣意任性之心而積存灰塵,對於自己憎惡的人便苛待他、嚴待他、故意無理刁難他、或該給之物不給,只為使喜歡的人高興卻讓他人痛苦流淚;或者他人有好的表現,卻隻字不提,稍有過失便把小事誇張地很大,而責備其人不好;又在大庭廣眾前讓對方出醜;這樣在別人看來,一定是位冷酷、不講理的人而招致非議。
這種苛薄、任性的人會為了一點小事便起了憎惡之心,也往往因一點小事便裡袒護自己而排斥他人。
雖然生身的母親毫不保留地怒斥孩子,但事後孩子還是會回到母親的膝前,那是因為在母子的心底裡有著真實的親情的關係。
人類皆是兄弟姐妹,應該相親相愛,縱使他人有了過失,或對不起我,也應勸導使其改善,不要有憎惡他人的心念。
有一次,有人弄破米倉,要將米倫運出去的時候,被男僕們發現了,把他捉住,要送警去辦。正在吵鬧時,教祖忽然驚醒,就勸解眾人,並對偷米人說:
「你大概是為貧窮所迫才做這種事的吧。你這種存心實在是太可憐了。」教祖不但不責備,反而安慰他,並且給了他一些米,饒恕了他。
偏愛
所謂偏愛的灰塵,就是只顧自己而不管別人如何;只知道愛自己的孩子,對於吃、穿,就任孩子挑選,甚至教孩子說謊,或是一下雨或有一點寒冷,就不讓孩子去上學;再就是不論男女孩子,到了該教導他學習工作的時期,竟不教導而讓他隨便玩耍,有這些存心都是不對的。
由於溺愛自己的孩子,而對其不良的行為不加以規勸;只顧自己,而隨便批評別人,這都是偏愛的灰塵。
任何人都有偏愛之情,並常受偏愛之情所誘或沉溺放此而依依不捨,這種區分彼此而對某人特別喜愛的偏愛心就是灰塵。
因溺愛自己孩子,對他的身心教養不嚴格,以致他恣意任性,等到他長大成人再悔不富初,這種事是常有吧!
又有些不憧情理的父母將自己的孩子的過失轉嫁給他人的孩子,或橫奪他人的孩子的功勞給自己的孩子。
由於受了愛子之情所誘,而玩忽了自己的本職,或奢求非份之物給孩子,這都合造成罪過。甚至也有人為了愛子,在他人的東西上動手腳或起了歹念。
這種偏愛之情不只是用在孩子身上。更甚的是因沉迷於男歡女愛,而將重要之事置之不顧,以致傾家蕩產,使白己變成一文不值的人。
這些人,不只是使自己變成一文不值的人,一旦傾家蕩產,就連家人也被陷
入了困境的深淵,其罪過之重大由實在難以測知。
我們應該以教義之理領悟因緣和所發生事物的關連,將一切依靠父母神籍以安心來除去這種偏愛之心。
再說所謂的偏愛,譬如代管很多的小孩時,不曾一視同仁,只特別關愛其中的一、雨個,或當自己的孩子也和代管的孩子在一起時,只疼愛自己的孩子,給他好的東西,讓他舒適。相反地,代管的孩子或前妻的子女就給他不好的東西,讓他們難受,這樣厚此薄彼地疼愛就是灰塵。
有了這種行為,人心就合產生偏見、歪曲,因而引起爭論,彼此不能和睦相處,甚至造成了許多傷害他人的事情,卻連自己的罪過有多大也不知道。
這種不公平的心是不合於天理,因此不要有偏愛之心,要以公平的愛情對待別人才好。
總之,既然愛自身,愛自己的子女,也就應該同時愛別人,愛別人的子女才對。
一八八三年(明治十六年),今川聖次郎的長女雅思九歲時,患上疥癬,而且是會化膿的花疥癬。夫妻二人一起帶著她回到原地來,進到教祖面前時,教祖說:
「到我這兒來。」
雅思戰戰兢兢地向前走了幾步,教祖又說:
「再過來一點,再過來一點。」
當進到教祖跟前時,教祖用口水沾濕雙手,然後撫摸雅思的全身三次,口中念著:「南無天理歐諾彌格多 南無天理歐諾彌格多 南無天理歐諾彌格多」
接著又撫摸三次,之後再三次。雅思雖是小孩子,心中也對有此殊榮而感動不已。
第二天早上起床後一看,不可思議的那麼嚴重的疥癬,竟然消失得連一點痕跡都沒有了。「實在是不可思議的神呀。」幼小的雅思也不禁如此想著。
據說雅思對教祖一點也不嫌身上這種骯髒的東西的慈悲甚為感激,而且這種感懷,隨著年齡的增加越是深刻。後來在成為用木,致力於拯救工作時,心中仍時常想起此事,因此,為了報答教祖的此種慈惠,總是十分勤勉的工作。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一二九)
怨恨
所謂怨恨的灰塵,譬如自己丟了臉,反而怨恨別人,或是認為人家阻礙了自己的願望而懷恨在心,或者某人說了自己的壞話,就恨他,如此老懷恨不忘,根本不肯檢討是否因自己的才能不夠、品德不高而怨恨別人的這種存心。
自己的心意被阻橈而怨恨。
他人不夠親切而怨恨。
將他人的親切反而當作是仇報而怨恨。
將他人的疏忽疑為心術不善而怨恨。
一概不反省自己而懷恨他人,且不了悟天理只怪罪他人,這就是怨恨的灰塵。
當自己可能被升遷的時候,卻被別人佔先了,或自己不能被提升,就認為是受某人的阻礙,才使自己的面子全丟盡,願望也遭到破壞,因而怨恨他人。
其實,會造成這種局面,是那個人的智慧勝過我、實力比我強、德份比我高,如此反省是自己的智慧、能力、德份不足,才是順乎神意之道。
這類的事例,其他還有很多。
那個人應該這樣說才對,但由於他的說法不當,以致大家誤會我,實在太不殉意思,為此而懷恨在心。
有人親切地忠告我的過失,卻反而恨他盡說些討厭的話,內心憤恨地想著有機會一定挑他的毛病報復報復。
像這樣的誤解而記恨在心的事,日常生活上隨時可見。
雖然是深藏內心,用眼晴看不見的,但教祖教導我們,這就是灰塵。由於這
灰塵的積累會造成疾病。
「一切苦痛生自心
反躬自問莫憂人」十段七
正如神樂歌的教導,不要怨恨他人,應該反省自己的存心才是順乎神意之道。
氣憤
所謂氣憤的灰塵,就是當別人說了自己的壤話,或是誰做了不合己意的事時便生氣的這種存心。
他人說了不中己意的話就生氣。
對方做錯了事就生氣。
對方粗心大意就生氣。
自己的情緒不好,為了一些小事便胡亂生氣。
總之,由於沒有寬宏的心胸、不能忍耐、內心急躁而生氣,這就是灰塵。
有些人若妻子、兒女或周圍的人做出不合己意的事就胡亂地發脾氣,使他們急得不知所措,還有些人看到對方粗心大意便胡亂發脾氣。然而換是自己的話又該怎樣呢?也許就悶聲不響呢!
當自己心情煩悶的時候,不是胡亂發脾氣,就是拿東西出氣或損壞東西。
有的父母,若小核子不聽話就打,或是尿床、尿褲、調皮搗蛋,就給予嚴厲的懲罰,要不然就胡亂發脾氣而加以叱罵,這是忘了父母神是依照雙親的存心而祐護小孩子的。
又有些小孩子,雙親代為備齊東西,都因不合己意而頓足生氣。
這些都是氣憤的灰塵。
生氣是由於太任性、不知滿足、心靈沒澄清的關係。
或認為別人說了自己的壤話,或誰做了不合己意的事就生氣,這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而排斥別人、堅持己見,因而生氣。
實際上,發脾氣是會降低自身的德份,醫生也說氣憤會折損壽命。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胡亂發脾氣,儘量接納他人的意見,做一位心胸寬宏的人。
教祖曾對?桝井伊三郎講:
「有些人在家裡一向溫和,對外人卻很兇惡;也有人在家裡很兇惡,對外人卻十分溫和。不管如何,生氣、任性、亂發脾氣都是不好的行為。因此言詞非常重要,家庭是否圓滿,全看你的談吐如何。」
接著又說:
「伊三郎,你對外人一向溫和,在外很有人緣;可是回到家,一看到太太就生氣,任意罵人,這實在是很要不得。希望今後能改掉這個脾氣。」
聽了這話的?井不禁懷疑一定是妻子去訴苦,可是後來又想:「不會啊,因為神對任何事本來就一清二楚的啊!」於是他下定決心,從此不再亂發脾氣。說也奇怪,從此他回到家,不論妻子說什麼話,都不再生氣了。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一三七)
私欲
所謂私欲的灰塵,比如有偷盜、侵佔、詐取、偷斤減兩、貪男戀女等的存心。
希望比一般人獲得更多。
雖不合理,不被允許,但想盡辦法要弄到手。
想一攫千金,獲取不義之財。
既有之,尚貪得無厭。
沉於色情。
這些被一般人認為是貪心不足的存心就是私欲的灰塵。
若有私欲之心,即使取得和別人等量的東西還是不滿足,有了更多也不會滿意。
因有這種污穢之心,所以在分配東西給大家時,自己總想多得。又如做生意時,已有一定的佣金可得,但還想賺取更多。
或將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,攫為己有。
或偷斤減兩、減尺寸,或侵佔田畦,或沉迷於賭博輸嬴,或趁人陷於困苦中,貪圍暴利,或沉溺於酒色。
如此,經常不知足合使事事不能稱心如意,更由於私欲心之增加以致被認為是貪心不足的人。
……教祖問富田傅次郎說:
「家裡是做什麼的?」
回答說:
「是賣蒟蒻的。」
於是教祖又說:
「賣蒟蒻,那是商人呀。是商人,應當高價買入,低價售出才好。」
最後教祖教導說:
「所謂信仰,要將神視為有如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樣,能這樣做,才會有真正的信仰。」
可是,傅次郎怎麼也不了解「高價買入,低價售出」的意思,他想這樣做,只會賠錢,根本不能做生意,於是向當時在宅院裡的前輩請教。前輩回答說:「由批發商那裡採購時,不讓批發商吃虧,不使他為難,所以要以較高的價款買進;相反地,當零賣給顧客時,要薄利,以較低的價錢賣出。如此一來,不僅批發商可以維持,顧客也會高興,而自己的店舖也可以維持經營。這樣絕不會賠錢吃虧,是雙方面共同興盛之理。」聽了這話,傅次郎才恍然大悟其中之理。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一0四)
驕傲
所謂驕傲的灰塵,就是自己沒有能力,還擺架子,看不起人,或是有錢的人就用金錢的力量來壓制人,或是主人不問情由地責罵佣人,或是官吏媚上欺下,自以為了不得、聽明無比,所以看不起人、或欺凌人,或有自己不憧的事情,卻裝懂而輕視人,專挑別人的缺點的這種存心。
裝出一副自大的樣子。
不憧的事硬裝內行。
自己的主張雖不合理卻硬要堅持。
他人的主張,僅量否定、反駁。
對他人所做的事,喜歡吹毛求疪。
一般而言,過於自大或倔強,這種剛甫愎自用的心性,就是驕傲的灰塵。
凡是人,被說不好,心裡總會不舒服,被誇獎就覺得很愉快。又職位比別人稍高些或被尊重也都合很高輿。
老在他人之下做事,或被低貶就覺得厭惡,這是人之常情。因此,低貶人,壓仰他
人,對方也必會反抗,於是互相欺壓,那裡談得上互相尊重?就連和睦也無法維持下去的。
若他人偶然有疏忽或說些無關緊要的話,不要批評人家,應該親切地教導他,又對其不妥善的地方不要直接說不好,不對的地方不要直接說不好,要婉轉地說:「這樣做你覺得怎麼樣呢?」如此尊重對方,以改善其缺點。
由於驕傲之心作祟,往往做了粗心的事也苦於開口道歉而加以隱瞞,或被蔑視或被認為是沒有用的人,於是憤怒難忍而造成種種的苦惱,這是常有的事。
內心的苦惱若是無法消除,就會生病而引起痛苦。
能力強的人,以其能力自誇;有財產的人,以生活富足而自豪;這樣的人常會在不知不覺中貌視別人而積存了灰塵。
有些人,自己說出的話,即便不合理也要堅持。對他人所說的話,雖口裡說「誠然不錯」,但內心絕對不願改變自己的主張。
又有些人對屬沒有同情心,自以為施了大恩,而卻虧待對方。像這種人最容易做出諂媚上司的事。
這些也都是驕傲的灰塵。
……有許多信者們送來各季節的珍貴食品,欲呈給教祖進食,可是教祖所在意的一向是送禮者的誠心,反而不是禮品的輕重。
偶而接到有人以傲慢之心送來東西,使在侍奉的人勸食下進用,教祖也會說:
「就像勉強吃一樣,食之無味。」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七)
御筆先裡有:
「一切疾病本來無 因有錯誤之心路」三95
「此路乃指吝貪愛 以及欲傲皆塵埃」三96
除了八種灰塵之外,還有兩種是滿口美言而內心污穢的說謊和諂媚。
御筆先裡有:
「月日嫌惡謊與諂 此後不改神祐斂」十二113
御指圖裡也有:
「詣媚,童不需要。詣媚乃是混濁之柁源。」
一入九八年(明治三十一年)四月二十日
又有=
「無須拘謹,拘謹賭合成馬桂棺,亦合使教理蒙上陰影。」
一九一年(明泊三十四年)六月十四日
「無須拘謹顧慮,拘謹顧慮絡成鳥好掛。」
一九一年(明治三十四年)六月十四日
掃淨灰塵之道
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(三一)』裡有:
教祖有一天對飯降伊藏說:
「伊藏,你到山上砍一棵樹來,做一根筆直的柱子。」
伊藏立刻到山上砍了一棵樹回來,做成一根直柱子。於是教祖對他說:
「伊藏,用直尺比比看。」
接著問他說:
「是不是有點間差呢?」
伊藏用直尺比了比,果然有間隙。於是回答教祖說:「是的,有一點兒間差。」教祖以此而教導說:
「誠然不錯,即使世界上的人都認為是筆直的事,若以天的規尺來比的話,還是會有些差距。」
「每日訓諭入輕妙掛。若只是訓諭人種打數。則如觀賞隔扁上之給書丁每次
只書丁每次只合稀讚董得真美,是無潛於事的。每人應富領悟此理,並牢記在心方可。」
一入九九年(明治三十二年)七月二十三日
猶如跡掛臥的論示,封教理只止於感動是不行的,若投有切害地了悟的話,
就不合了解僕欒生活的真諦。
凡是人往往在析見析開的生活裡,最容易染上灰塵,因此只有每天勤於打掃
才能使我的心田保持藍浮一般人的想法以為昨天俄悔、改過了,今天就沌事
了。其害我日常應以父母神的教導傲吳準沌來插浮心靈∴這是根重要的事。
若懷有灰塵的存心,就無法了悟到耶期望著我過康欒生活的父母慈心,致使美好的世界攣得晦暗。
灰塵不只合使個人的心陰晦,尚合累及他人,使更多人的心也蒙上陰靂,害他也積存灰塵。
造成身亡、家破、圍乳,甚至破壞世界的和平,都是由這坑塵析引起的。
意欲讓孫子過康柴生活的父母神憐憫這種情形,於是偉人的身體上出現
疾病或在精神上給輿煩惱,以此來警戒人插除灰塵。
「清插心塵非易事 本無疾病汝須知」四
「任何痛惱輿瘡囁 燒海皆屢心塵也」四
「世人各各心的裡無一不是塵滿積」八
「此塵如果不抒浮 月日心意則難明」八
由以上的御筆先可知疾患、憂愁、災難的出現都是由於父母慈心的顛現,指示我心裡已有灰塵,要我洗浮污積的心田。
本教過去的講話中有=
「虞世好比船夫掌純一般,全募船舵的操作如何,不便礪礁撞著岩石,不和他船相撞,更不弄錯方向,才能順利地達到目的地。
人類的是在自己心中,此舵必得善於掌握,非達到目的地不可。然而,人
的心不易穩定,在人生航程中,往往被析見之物分散了注意力,被析浩之音奪走了心神,終於疏忽了舵的操持,以致船破,或者迷失了方向。
蕾出航時,誰都合下定決心,無論歷經任何困苦之道,也要認真地學習,將來有了成就,好讓父母放心,也讓世人讚楓。但不知何時,顛露出自私任性、喜好倫憮的本性,見人遊樂也想遊樂,或猶預不決或心神不定,東諷西盟,如此在不知不覺中歲月消逝了∴這樓不但無法到達目的地,還可能合議別人操心,帶給人齒擾而成篤被嘲笑的封家。
操舵的方法和航行的方向,就如同數組析教導的教理。如果依照共教導的路線去航行,且心無薯驚地不便輿他船相撞,不便共簡上暗礁,好好地把持船舵,如此便能夠到達目的地。但是,人根容易迷失於析教導的航線,以致開到別的港口,或回原港口或破船、況船等。」
好的人生或壤的人生是決定在個人的心中。教導我人生操柁方法的是教祖,其教導絕封不合有差錯的。
因緣
何謂因緣?
教組教導我析積存的塵埃用插篇可以插除寵浮。積存在心的的灰塵,若以分秒彌富持寄掃除的話,也可以清除監浮。然而,世人封於自己的灰塵往往忽現不察。若經常有這種情形的話,封此舟掛就往往不覺得乍還樓而不加以插除,如此,日復一日地累積在心,終於無法插除乾浮。
我的內心若有了這種舟掛,父母神就合以種種的疾病和煩惱在我的身上顛現出采,並教導我這就是因緣。
役多人一浩到吝惜這句話時,好像有受到懲罰的感覺,或合引起內心的恐怖前輩說=
「所謂吝惜,並不只是前生帶來的吝惜,也不全是惡吝惜。在此生中,十五歲以後的所作析吳,不論善惡都合成篤吝惜。如果前生行善的話,善吝惜就合在此生或來世顛現,絕封投有不顛現的事。行惡也是如此。但是行書因合令大家歡喜,父母神就合顛現善吝惜 止帥給輿善報。」
增井玲的白內障蒙受到祐護而痊癒,回原地來答謝參拜時,教祖說:
「啊,一夜之間,眼睛光明,啊,是因緣,是因緣,是神召引你而來。歡迎你來,歡迎你來。」
教祖又指示說:「啊,是有因緣的靈魂,神有意使用的人,無論如何一定召引前來,你應該心懷感謝。今後不管遭遇如何,都要高高興興地走過。只要是不可或缺的工具,即使是必要使其疼痛、煩惱,也要召引而來。是所作所為皆非,定然是因如此,故而難以痊癒。應該是不曾痊癒,因為所做的全不合神意,是否一直未痊癒?啊,是因緣,是因緣!—中略—眼睛看不見,如神以手住視線一般,因此你說看不到前方;一旦手撤開,立刻可以看到。如今看到了吧!啊,踴躍,踴躍!以後就是想受苦,也絕不會受苦。一切事都依照各人存心所致呀!」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三六)
封於人生施程中析發生的種種複雜和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故,任何人都合煩惱,且極想去探究原因,最後就婿一切掃於命運。絕之,任何人皆不能否定一切好」
像是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著。
在御指固裡有=
「錐言吝惜,恐難以理解。此世界乃是鏡子,可映照自身。凡是人都要轄生,身體重生,但各自心地,皆如責顛映於自身,故墳領悟。世上有的人過著敷難重重,困苦累累之生活,也有的夫靖沒有子女。須充分明∴這一切野皆出自因緣。」
一入八人年(明泊二十一年)二月十五日
又有=爐
「自己析期求之事,未必如願…不期求之事,都合崩現。」
一入九九年(明治三十二年)九月三日〈
更有‧‧ 和
「再者,由於吝惜之理,可領悟自己之析傲析蓖。錐欲倣,都不成,不敏傲阿
,都自戌。皆出自因緣也。」〔
一入九人年(明治三十一年)二月二十七日
又封於世界中的人際關係也明示=
「所有扁皆輿吝惜有閑,是謂吝惜。如父母子女之理,額領悟吝惜之理。
有好子女,或有壤子女,皆由於吝惜。」
一九一年(明治三十四年)三月十一日
「夫婦,皆由因緣而結篤夫婦。」
一入九一年(明治二十四年)十一月二十一日
如上,以種種的教導來解樺吝惜。若僅以我今生析傲過的事而顛現出吝惜
的話占要我定心思考,封任何事都合因借物而改換心地。但有時封發生的事,依天理來衡量,應是理析富然的,奈因封前生析鬱過來的因緣,現在本身已沒有任何的記憶,所以章在令人難以接受,而且以塵俗的想法也無法理解。
因筑人不明自前生所帶過來的吝惜,所以根容易賂吝惜之理認馬是一種命運,或認為是無法抗拒的,不是無奈地認命,就是欒得自暴自棄。
「一切事物如意輿否,或成或不成,皆由吝惜。有此無可奈何之觀念,則難得救矢。」
一九三年(明泊三十六年)十二月二十二日
「若有人說=不管舉生何事,都無所謂。此乃自暴自棄之言,或者說=無論傲甚曆,都沒關係。此亦自暴自棄之言。」
一九一年(明治三十四年)六月二十五日
像這種自暴自棄的態度是因蓖浸有了悟父母神的真意的開係。再以如下的稱掛亂數論我=
「世人皆是父母神之子女。此理須恭分明。訓諭吝惜之事。乃因同為分秒稱之子女,可愛之子女,因緣之事,務須領悟。」
一入入九年(明治二十二年)十一月二十日
由此可知,創造人類,貸給身體並且日日祐護著我的父母神,絕不是要讓可愛的子女遭受苦難,使其不能隱心析欲,而只是蓖了關心人類,促使人改換心地獲得真正的幸福才顛示了吝惜。
斷絕惡因綠之道
想去除惡因綠而得救,應該乍樓傲咒?
「呵,呵,因緣之事,必須互相扶助,互相互助-如能日日受人讚許,而以此心生活,則紳心每日受之。据心之事,一切均無。皆立印如願,章現也。」
一入九年(明治二十三年)五月六日
若在生活中懷有助人之心而被稀讚為誠然可侃的人,則一切就合被分母樸接受而使任何因緣展向佳境。
「所見亦是因緣,析聞亦是因緣。」
一入九年(明治二十三年)九月二十七日
如析教諭,封於析看、析濃、析接簡的任何事情都要了悟是自己的因緣而時常加以反省。
「眈依循教理,改換心地,則大難可化吳小難。」
一九一年(明治三十四年)七月三日
依照父母神的教諭而改換心地時,即使是惡吝惜也合漸漸地被約消。
若忘了抒除日日積存的種種舟掛的話,屯就合在人的心田造成惡吝惜的種子。因此,我封於現在的存心,應經常注意去掃除∴這是根重要的。
開放因緣之事,我想不見得能偉人的心魂放明朗,而可能合給大家堵添幾分陰暗的感覺而引起恐怖之心。美章,封吝惜之理決不可認為是好掛累積的結果而給輿我的一種懲罰。
封今後賭合形成什結果7‧顛現出什事?這都在於我封已經顛現出來的因緣的看法如何。這一點憬思後,我應該依嫁顛現出來之理,了悟自己的吝惜,改換心地,下定決心馬此世的敵勢單掛而努力。
因此,封放吝惜,我並不應該輕視電。吝惜並不合令我門勺、念每暗,而-‧n日是 曾使我的心胸明朗。
只要我把心田插得監乾浮浮,就可以冷評地審現已顛現出來的任何因緣。
因此,封任何事就不合不滿,也合隨時謹慎己心,並合心地感謝父母神引導我的慈心,邪磨,我的心地自合日日明朗。
封任何事經常懷有感謝和明朗蹟躍之心,心地自然合安定,顛現出的任何因緣都合成鳥心靈建設的基磋。這才是獲得了撞救的人應有的態度。
我在日常生活中,絕不可能凡事都順心如意。即使蓋心褐力於信仰之造,難免也合啞到欲笑無淚的難辛事。
遭遇到敷辛、悲慘的事情時,也許有人合欒得自暴自棄,甚至自毀自滅,或認吳是上天安排而無素地接受、忍耐。富然也有越是破到困難越後奮圍強而朝向析定的目標前進的人杷
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(二一)』教導我們:
一八六八年(慶應四年)五月中旬,這是山中忠七入信後五年的事。當時,每天大雨滂沱,河川到處氾濫,大水沖毀了各地的田地、房屋。忠七的家也災情慘重,不但巨大的林木為山崩所掩埋,連一町(註)大面積的田地也被土砂埋沒。
這時,一向嘲笑忠七信仰的村人們,更是趁機極盡能事地笑罵他「看他那個傻樣,真是笨瓜一個。」忠七聽了感到非常難過,立刻到宅院請示教祖。教祖說:
「啊,真是太好了!只要流到海底最深處,以後就好了。或許會想:我這麼熱心的信仰,為什麼田地、山林還被水沖毀?但是你要樂從,樂從吧!將來必定會好轉。」
聽了這些話的忠七,衷心感謝父母神使大難化小。
一八八一年(明治十四年),當山澤為造在教祖身旁服侍時,教祖曾對他說:
「神說:『先對父母顯示因緣,而後靜待孩子的出世。』因此,第二代比第一代、第三代比第二代理更深。理漸加深,成為世世代代之理。而依照各人心之理,有的只一代,亦有繼續到二代、三代,甚至永傅於後代者。理如此延續不斷,有惡因緣者亦可變成善因緣。」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九十)
在人生的旅程中,或許會遇到不賣力就無法爬上去的
「仔細思量可瞭悟 救人己亦必得救」三貯
無論任何事,都懷有助人之心,則惡吝惜就合被消除,自己本身也合獲得撞救。
神樂歌二段裡明示=
五 世人如隨神意傲
六 學開戰乳根瀨絕
七 困苦互助紳亦砧 入黃般病源皆可除
依上明示,虔誠地仰慕父母神,馳就合滑除我的不和及爭鬥根源的吝惜,又因我撞救苦難中可憐的人,父母神也合替我除去疾病根源的吝惜。又有
「借物前生吝惜。無須準心。如能領悟十五歲以前之吝惜皆出自父母之理,則應蓋心獻誠以消因緣。」
一入九一年(明治二十四年)六月四日
如此也教導我蓋心獻誠必能去除惡因綠。
教祖諭示說:「有生命才有一切。人需以身體為本,金錢乃次要之物。就像失火的時候,大家一定會全力救出東西,可是絕沒有火已上身還不顧一切的要去搬東西的人;水災時也是一樣。當盜賊闖進來時,大家也會因生命寶貴,只好放棄心疼的財物吧!生病時亦然,為了得救,一定不惜施錢財。而吝惜心太強的話,正如就是燒死也要搬出金錢一樣,結果留下了金錢寶物,卻捨棄了生命。這也是自作自受,不是嗎?因此以金錢解救身體的病痛,才是大難化小之理。要仔細聽分明。」
這是由喜多治郎吉傅下來的教祖諭示。
(『稿本天理教教祖傳逸話篇』一七八)
絕而言之,教組以埋程的璽淺顛地溝速教理讓我能了解。只要我順乎父母璧息去倣,保護必合替我去除惡吝惜的根源,而使電欒成善吝惜。
結尾
「只要世人心中塵
能夠完全一掃清」十三24
「以後世人心騰踴
康樂豐實自然成」十三25
我們對這世界上一切顯現出來的事,皆認為能以己力解決而逕自行事時,心裡就會有灰塵、顧慮或不平不滿。
了悟身體乃借貸之物,唯有心靈為己物,一心一意地打掃灰塵,進一步自覺因緣而使心靈成長時,就會更明確地了解,我們並非依靠己力生存,而是蒙受父母神的祐護才得以生存。因此,只要我們合乎神意努力地去實行,必能蒙受祐護而得到安心,並能經常使內心充滿著明朗和喜悅。這就是邁向康樂生活的第一步。
閲覧数:43回0件のコメント

最新記事

すべて表示

聖勞

序言 任何宗教都有各自特殊的用語,天理教也不例外,特別是在信者之間,常常使用的有「聖勞」(ひのきしん)和「樂從」(たんのう)。 天理教所說的聖勞、樂從,都各有教理上的意義,若只以世間的常識來判斷則難以正確地理解。從天理教的信仰上來講,無論聖勞或樂從,都是信者們必須實行的信條。我認為封這一點若不理解,就不能體會到信仰的真義。為了使世間一般人封此也能真正理解起見,我想根據教理,簡單地加以說明。 聖勞

借貸之物

五 借貸之物 一、序論 「借貸之物」是天理教的重要教理。「借貸之物」究竟是什麼?根據教理上解釋:人類的身體並不屬於自己所有,而是向父母神借來的。 在知道本教教理以前,恐怕連想都不曾想過,自己的身體竟然是借物吧!其實不要說是自己之物或是借物,甚至有很多人會誤認為,使用著的身體就是自己的本體;但是,我們以為是自己本身、本體的這個身體,實際上是父母神借給我們的。 那麼,借此身體的主人又是誰呢?那就是人類

bottom of page